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從Beatbox 看語音學

Beatbox的表演常讓人讚嘆表演者的神乎其技,很好奇怎麼有辦法從嘴巴發出各種神奇的聲音。也有人心想:「不就是從嘴巴發出聲音,這會很難嗎?」,於是開始嘗試模仿,但很快的,會發現到不是想像中這麼簡單,很多聲音無論如何就是發不出來,或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 難道沒有比較快速、有效的方式嗎...
Share:

語言學科普書(4):你從哪裡來?一個字聽出你的故鄉

若要挑選一本最入門的語言學書籍,我想這本由英國知名語言學者David Crystal所撰寫的小書,絕對值得列入清單。 ...
Share: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語言學科普書(3):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今天要介紹的書籍是「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這本書的主軸是要探討語言否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換句話說,說不同的語言,或不會有不同的世界觀呢? ...
Share: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語言學科普書(2):語言癌不癌?語言學家的看法

前幾天到某連鎖日式百貨購物,結帳的時候收銀人員找零給我,同時禮貌的向我說:「這是零錢的部份。」 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但仔細想想,零錢就零錢,為什麼要加上「‧‧‧的部份」呢? 其實類似這種贅詞,聯經出版社集結了國內幾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出版了第一本國內語言學科普書「語言癌不癌?語言學家的看法...
Share: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語言學科普書(1):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書籍是: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這本書有豐富的語料及實驗,內容不僅涵蓋了語言學、心理學、認知科學,也帶出了語言學和科學的關...
Share: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從冠詞下手,一次搞懂few 和 a few到底差別是什麼?

還記得在學英文的時候,few和 a few總是分不清楚;兩者都是指數量很少,但few指的是少到不能再少了、幾乎沒有了;a few則是雖然少,但仍然還有一些。 有一個口訣是:a few 比few多了一個字,所以數量比較多。這個口訣滿不錯的,但我覺得這似乎只是一個治標的記憶法,到底有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呢?我們試著從語言學的分析來尋找答案...
Share: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談英文的定冠詞

許多人在學習英語時,對於什麼時候在名詞前要加定冠詞 "the" 常常感到困惑,到最後索性就靠著「感覺」來判斷。說起來,在接觸語言學之前,我也只知道 "the" 是定指,在使用上常常不確定是否正確的使用,直到接觸語言學後,我才正式認識定冠詞背後的語言運作知識 ...
Share: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Achievement 和 Accomplishment 有什麼差別嗎?

最近是求職季,看了幾位朋友的英文履歷表都有一個 Achievements and Accomplishments 的欄位,我好奇的問了他們: 我:「你們知道 Achievements 和 Accomplishments的差異嗎?」 友A :「沒什麼差,都是成就啊。」 友B:「一個是績效、一個是成就。」 友C:「這樣感覺差不多耶,哈哈。」 就中文來看,這兩個詞確實感受不到明顯的,但我們從語言學的「情境類型」來看,這兩個詞其實內部有著一個顯著的差異...
Share: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語音用斜線或是括號,其實是有差別的

有幾位朋友認真的詢問我,下方這個語言學愛情語錄,它的梗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是語言學探討「音韻」的一個重要觀念。 從中文開始說起 我們先從最熟悉的中文來看,試著想一想,ㄅ和ㄆ的差別是什麼? 差別在於ㄆ是送氣音,ㄅ是不送氣音,簡單來說,在唸ㄆ時,從口腔送出的氣流比ㄅ強烈,請把手放在嘴巴前5公分處,唸唸看「瀑布」,你會察覺到「瀑」的氣流比較強。用語言學的標示法,在語音的後面加註上標的h,就是代表送氣音,因此ㄅ是 p、ㄆ是ph。 在語言學的術語中,我們把中文的   p 和  ph 視為是兩個音素...
Share: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句子是一棵棵的樹--給初次接觸語言學的你(下)

上回我們介紹了語言學家看待句子的概念,其實是把句子立體化、看成一棵棵樹的概念。但是這樣的概念,對於一般非語言學專業的大眾,究竟有什麼樣的幫助?我回想了幾個初次接觸句法學時,讓我內心恍然大悟的幾個例子,藉由這篇短文來分享給各位。 1. 我終於了解歧義句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語義了 這裡我們的重點要放在句子結構不同造成的歧異句。我們舉下方這個中文的例子: 例1. 三個西餐廳的服務生 這句話可以有兩個解讀:第一是三間西餐廳的服務生(服務生人數不一定是共三人),第二個解讀是,三位在西餐廳工作的服務生(服務生就是三個人)。 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Share: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句子是一棵棵的樹--給初次接觸語言學的你(上)

如果說學習語言學最讓我感到驚訝的部分,莫過於語言學家看待句子的觀點不是線性的,而是一棵棵立體的樹!  這種研究句子有關規則的學問,稱之為句法學(Syntax)。許多語言學本科系的學生對句法學可說是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我有許多外文系的朋友都直言,修完句法學的課後,就再也不碰句法了...。 因此,要介紹這樣一門知識給非一般市井小民,恐怕會沒有人感興趣。不過,依我自身的經驗,句法學對於語言學習頗有幫助,我想把幾個最重要的概念,用淺白的方式介紹給各位讀者,並分享句法學對於語言學習的應用。 A.. 分類 在學習外文時,相信各位一定知道詞彙可以用詞性來分類,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助詞等詞性。舉下方的例子,各位先試著分辨看看每個詞的詞性: The...
Share: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Tag Questions 你需要知道的三個特色

Tag Questions,也就是中文所謂的附加問句,在我們學英文的過程中,學到了這種句型架構的特色就是,主要子句若是肯定的,那麼皆在後面的附加問句就必須要是否定的;反之,若主要子句是否定的,那麼附加問句就必須為肯定的,例如: (1)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n't he? (2) Tom hasn't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1)中,主要子句(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是肯定的語氣,因此,附加問句(hasn't...
Share: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從「被道歉」看中文的「新被字句」

我們曾經從周子瑜「被道歉」簡單的討論中文的被字句,筆者發現,這樣特殊的被字句用法,在中國已經慢慢普及,因此中國的語言學界已經有研究成果,並被稱為「新被字句」,用來和原本的被字句做區分。兩者究竟有什麼差異? 為何會產生「新被字句」? 複習一下中文一般被字句的基本形式: 受事 被 (施事) 動詞 補語1. (a) 書被我撕破了    (b) 雞排被吃完了    (c) 學生被老師罵了語言學家通常將中文的被字句,視為帶有「貶損、不幸」的語意。例如1(a)和1(b)的句子中,不幸的是說話者,他不希望書被撕破、雞排被吃完了;1(c)中的不幸者則是學生,被老師責罵了。 但中文的新被字句的主詞,例如「周子瑜被道歉」,周子瑜其實是道歉的人,而不是受到、接受道歉的人,這和一般的中文被字句不同,也是新被字句的一大特色。 根據學者的研究,雖然新被字句從表層結構看起來和原被字句的用法不同,但實際上底層結構和原本的被字句是一樣的,只是在原本的「貶損、不幸」的語意上,多了強迫/認為/說成的語意。 新被字句(底層結構): 受事...
Share: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語言都叫母親為mama, 父親為papa? (下)

在上一篇,我們假設 mama/papa 這兩個詞是從古老的原始語就存在了,因此,許多語言至今都還保留這樣的用法。這個假設看似完美,但實際上語言是會改變的,我們舉了古日語和現代日語的例子,才經過幾個世紀的時間,就有讀音從/p/變成 /h/的音變現象,更何況是假想中幾千年前的原始語呢? 可能拼法和讀音都不一樣了。 那麼,mama/papa 究竟是從何而來? 我們在這一篇將根據語言學家 Jakobson的分析,提供一個大多數人都同意的答案。Jakobson可說是研究兒童語言習得的先驅,根據他的論述,mama/papa 這兩個詞很有可能就是小孩的父母親創造的。我們先簡單介紹兩個兒童語言習得的階段:咕咕時期...
Share: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語言都叫母親為mama, 父親為papa? (上)

每年在度過母親節或父親節的同時,大家有沒有好奇,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語言,都要叫母親為mama、父親為papa? 這一切都只是巧合嗎? 或是其中有什麼樣的語言秘密呢? 今天我們要為各位解開,mama/papa這兩個詞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到底有多少語言稱母親為mama、父親為papa? 我想沒有人能回答這個答案,但是語言學家George P. Murdoch曾經調查了470個語言,發現這些語言中稱呼母親的詞,有52%都含有ma、me、或是mo的音,但是稱呼父親的詞只有15%含有ma、me、或是mo。他進一步發現,這些語言中用來稱呼父親的詞,有55%是含有pa、po或ta、to的音,但稱呼母親的詞僅有7%含有pa、po或ta、to的音。下方這張圖列出部分語言為例,我們確實發現,稱母親的詞,幾乎都含有ma的音,稱父親則多半有pa或ta的音。 語言中母親/父親的說法 假設mama/papa是存在於原始語言... 語言學家首先假設,人類在很久很久之前,曾經有一個共通語,之後所有的語言都是從這個共通語發展而來。至於這個共通語到底是多久以前的語言,目前沒有人知道,只能假設或許在10萬年前的智人時代(Homo...
Share: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語言學家也很重視「面子」!? 初談柯P的語言風格與禮貌理論

近日政壇最受矚目的話題,莫過於柯P與民進黨間,角逐年底台北市長選舉的糾葛,以及教育部和台大之間的「拔管」案了。許多媒體也包圍著柯P採訪,詢問他對於這兩件事的看法。其中,我們想從下方兩段採訪柯P的影片,將語言學的「面子」策略及柯P的語言風格,介紹給各位讀者。 教育部宣布「卡管」 柯P批:哪個白癡決定的? 已被預告沒有禮讓空間? 柯P:最差就是回去當醫生 許多人會覺得柯P講話很直接、很不像政治人物官腔官調的,究竟是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我們讓今天要登場的語言學家,告訴你其中的原因。 今日登場的語言學家簡介 語言學家: Penelope...
Share: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從Twitter看川普的語言風格

一直盛傳著川普即將和金正恩會面的消息,但時間和地點始終沒有定下來,根據今天(2018/5/1) CNN的報導,消息指出,金正恩已同意在板門店和川普會面,若兩人真的坐下來會晤,這可說是歷史上的一個新的扉頁,相信世人皆拭目以待。 關於政治和歷史問題,交給相關專家討論,我們想跟各位分享,透過語言學家的觀點,川普的談話究竟有那些特點,塑造了他這樣鮮明的政治領導風格。之後,大家在聽川普的談話時,就能更了解他的語言使用風格。 語言學家研究川普的語言風格,除了透過川普的演講之外,Twitter是另外一個研究的重點。我也follow川普的Twitter一段時間了,基本上,川普的Twitter簡直就是一個「小CNN」,只要follow他的Twitter,重要的事件都可以看到他的評論。 川普使用Twitter的幾個秘密 根據一則報導...
Share:

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和Siri 抬槓,發現她的回答很語用學!

語用學是語言學的其中一項分枝,主要研究的是語言使用。舉例來說,我們在英文課本裡學到了被動式的文法,但是在什麼樣的情況、或者是語境下,適合使用被動式呢? 這就是語用學的研究範疇,也往往是課本裡沒有著墨的重點,導致學會了文法,卻不曉得要如何應用。其實,語法的使用和溝通是脫離不了關係的,我們為了達成某種溝通的目的,使用特定的語法來詮釋它。 *關於被動式,可參考這篇: 從「被道歉」來看中文被字句 因此,語用學不只是討論字詞、語法的定義,更重要的是探討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複雜性。語言學家Grice(1975)提出了溝通的四大原則。這四大原則為:...
Share:

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我們可以透過實驗來證明「語序」真的存在嗎?

在前兩篇文章,我們介紹了語言的「語序」,也舉了幾個例子,說明語序其實一直存在我們的語言中。在我們「大家的語言學」的第一篇文章,就不斷地強調,語言學是用科學的方式來研究語言,那麼,關於「語序」這種抽象的概念,我們該如何證明它確實存在? 伊朗有位語言學者,做了以下的實驗: <實驗對象> 首先,他找來了150位的受試者,其中有75位是波斯語母語者,另外75位是土耳其語母語者;波斯語和土耳其語的最大不同是,波斯語被歸類為重點在後的語言,土耳其語則是被歸類為重點在前的語言,這兩個語言的語序正好相反。 這些受試者中都在學習英文作為外國語,語言學家把受試者的英文程度分成三種程度:初級/中級/高級。 <實驗材料> 語言學家準備了兩大類的英文篇章,其中一類屬於大量含有片語的英文篇章,另外一類則是特別挑選有大量關係子句的英文文章,而關係子句其實就是典型的「重點在前」的句型,先帶出重點,再帶出修飾的詞。閱讀文文章後,有閱讀理解測驗題。 <實驗過程> 受試者依序完成英文篇章的閱讀,並完成測驗題後,算出受試者的成績;同時,也會計算每位受試者完成所有測驗所花的時間。 <實驗結果> 在第一類的大量英文片語測試中,兩組受試者的分數及閱讀速度,不管其英文程度的高低,沒有顯著的差別;但是在第二部分的測試,土耳其母語測試者,不論英文程度為初級/中級/高級,閱讀的分數及速度皆優於波斯語母語者。 根據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推判出一個合理的結論:母語的語序,會影響該母語者的第二外語學習,若其母語的語序和所學的外語一致,例如土耳其語和英文都屬於「重點在前」的語言,那麼,語言學習上就會比語序不同的語言容易。 更進一步來說,透過這樣的實驗,也可說明「語序」並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語言機制,影響著我們使用語言的思考方式;也能幫助我們在學習第二外語時,能有意識的留意與自己母語的不同處,相信會讓語言學習的過程更加順利。 參考資料: THE...
Share: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藏在水果命名裡的「語序」

延續上篇寶貝老闆中所介紹的「語序」,你知道嗎,其實我們在替水果命名時,也不知不覺的導入了語序的概念。看看下面兩張照片,猜猜看哪一個是「鳳梨釋迦」? 哪一個是「釋迦鳳梨」? 圖1. 圖2. 我們在上一篇(寶貝老闆)提到,中文是屬於中心語在後的語言,也就是先帶出修飾語,接著才把重點引出來。根據這樣的邏輯,圖1.的水果長的就是鳳梨的樣子,鳳梨的外觀成為最突出的特點,因此,這種水果稱為「釋迦鳳梨」;同樣的道理,圖2.的水果外觀看起來就像是釋迦,根據重點在後的原則,這種水果就稱為「鳳梨釋迦」。 很多人說語言學很困難、不好學,其實只要細心的觀察,語言學是隱藏在生活裡的,就像是本文中的水果命名,也是依循著一套標準在運作著,等著你來發掘。下回吃到「釋迦鳳梨」或「鳳梨釋迦」時,也別忘了細細品味一下其中的語言學奧妙喔! 圖片來源: 1....
Share:

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電影The Boss Baby的中文片名是「寶貝老闆」,等等,翻譯是不是翻反了!?

去年(2017)上映的一部賣座電影「寶貝老闆」,主要是敘述一位穿西裝打領帶、成年人頭腦的嬰兒,與片中的小男孩所發生的一連串故事,筆者在此就不破梗;除了劇情之外,讓筆者眼睛為之一亮的,其實是片名的翻譯。英文的片名叫The Boss Baby,中文翻譯的片名叫「寶貝老闆」,有發現了嗎,中英文的順序剛好相反,難道說是譯者眼花一時誤譯? 其實如果用語言學的「語序」概念,你會發現其實這樣翻譯是有道理的!    語言學的分析 語言學家會根據語言的特點,來為各個語言做分類,其中一個分類的特點,就是「語序」;什麼是「語序」呢?...
Share: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花現台南正繽紛,七大賞花熱點好好拍!-- 從「好好」來看中文的三聲變調

中文的三聲變調是最廣為人知的音變現象,記得在小學時,課本也有提到三聲變調的規則: 兩個三聲的字擺在一起時,第一個三聲要改念成二聲。例如:老虎 (33 -> 23)、好酒(33 -> 23)、演講 (33->23)。 這個規則看起來已經把三聲變調的規則說得很清楚了,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溝通上,常會出現三個三聲一起出現的情況,這時候的變調規則就非常的有意思了。我們先來看看一個中文教學網站的說明: 這篇文章提到:「如果後兩個字結合較緊密,一般第一個字讀辦三聲...」,這個規則基本上是方向是正確的,但相信很多學中文的學生可能會很好奇,什麼樣的結合是「緊密」的?...
Share: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從「被道歉」來看中文被字句

這兩天頗受關注的新聞就是,知名科技工Garmin,因為在網站上將台灣列為國家,因此,發表了道歉聲明: 台灣列國家 Garmin被道歉「感謝網友監督」 在這裡,我們不從政治觀點來看這則事件,改從語言的角度來探討中文的被字句吧。 首先,各位讀者再仔細想想,看到「被道歉」這三個字,有沒有覺得似乎哪裡怪怪的? 到底是中國向Garmin道歉,還是Garmin向中國道歉? 我想答案很明顯是後者。如果是這樣,那為何不是「中國被道歉」,而是「Garmin被道歉」? 一切都是源自於中文被字句的特有意義。 來看看被字句的基本形式: 受事 被 (施事)...
Share: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一口語言密技(2): quick and dirty

筆者在聽英文廣播時, 常會聽到主持人說: This is a short episode, quick and dirty. 我心裡很好奇, dirty代表甚麼意思呢? 和外國朋友討論得到了結果: dirty在這裡指的是, 未經過完善規劃的、偶然發起的, 所以, 如果心中忽然有個計劃想分享, 但尚未有詳細的藍圖, 這時就可以說, a quick and dirty plan. 這裡有一個語言學概念: 譬喻, 要分享給各位. 有些詞彙的語意會經過譬喻, 產生新的語意, 例如本篇舉的例子, dirty從「骯髒、未經過處理的」, 轉變為「未完善規劃的」,...
Share: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文科畢業要如何找到科技公司的職務?

許多朋友都很好奇, 大學念中文系, 研究所念外文/語言研究所的我, 究竟是怎麼開始PM(專案管理)的工作? 在台灣, 語言科系的畢業生在職場上, 相對於理工科畢業生比較弱勢的, 這一點可以從大學的就業博覽會即可看出. 因此, 在求學階段, 建議語言科系的畢業生, 除了要努力的把自己的語言專長培養到精通, 更要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 大學階段的啟蒙 我在大學是唸中文系, 和外文系相比, 似乎在求職上又更加弱勢, 因此, 我在大學時期, 沒有荒廢自己的外文能力, 透過選修外文系的課程, 希望讓自己維持職場競爭力. 透過外文系的課程,...
Share:

ARCHIVES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