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語音用斜線或是括號,其實是有差別的

有幾位朋友認真的詢問我,下方這個語言學愛情語錄,它的梗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是語言學探討「音韻」的一個重要觀念。

從中文開始說起


我們先從最熟悉的中文來看,試著想一想,ㄅ和ㄆ的差別是什麼?

差別在於ㄆ是送氣音,ㄅ是不送氣音,簡單來說,在唸ㄆ時,從口腔送出的氣流比ㄅ強烈,請把手放在嘴巴前5公分處,唸唸看「瀑布」,你會察覺到「瀑」的氣流比較強。用語言學的標示法,在語音的後面加註上標的h,就是代表送氣音,因此ㄅ是 p、ㄆ是ph

在語言學的術語中,我們把中文的   p 和  p視為是兩個音素 (Phoneme),也有的學者譯為音位,中文母語者會認為這兩個音是不同的,因為它們出現在同樣位置時,會使詞彙產生不同的語意(以「瀑布」為例,ㄅ和ㄆ都是出現在ㄨ的前方,但「瀑」和「布」是不同的語意),因此會將這兩個音分開儲存在大腦中。語言學將這樣的音素,用斜線表達 /p/、/ph/。

和英文比較看看


接著,我們來看看英文的例子。英文的p音,同樣也有送器和不送氣的差別,例如:

pill vs. spill

pill 的 p 音是送氣的ph、spill的p 音在發音時則是不送氣的 p

表面上看起來中文和英文都有送器和不送氣的p,但其實對於英文母語者來說,不管 p 有沒有送氣,不會影響到語意的變化,因此,在英文母語者的心中,選擇了較常見的不送氣 p 儲存在大腦中,至於送氣的ph 則被視為是 p 的變體,只出現在特定的環境中,不需要特別去記憶和區別。

因此,英語母語者把 /p/ 視為音素、記憶在大腦中,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送氣 p和送氣 ph的唸法;用語言學的觀念來說,不送氣 p和送氣 p是音素 /p/ 的「同位異音」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一般會用括號表達 [p]、[ph]


最後來破梗一下

回到一開始的語錄,你看出來了嗎? 重點就在於用斜線/ /表示和用括號表示[ ]的差別。

有一位叫從中文為母語、名字叫[ph]的女孩在某個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認識並喜歡上一位稱為[p]的男孩,但在男孩的眼中 [ph] 實在是沒有什麼特別的 (英語中 p 和 ph 是同位異音),但女孩想讓男孩知道,在她的世界中,男孩是多麼的獨一無二 (中文 p 和 ph 是兩個不同的音素)。
Share: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句子是一棵棵的樹--給初次接觸語言學的你(下)

上回我們介紹了語言學家看待句子的概念,其實是把句子立體化、看成一棵棵樹的概念。但是這樣的概念,對於一般非語言學專業的大眾,究竟有什麼樣的幫助?我回想了幾個初次接觸句法學時,讓我內心恍然大悟的幾個例子,藉由這篇短文來分享給各位。

1. 我終於了解歧義句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語義了

這裡我們的重點要放在句子結構不同造成的歧異句。我們舉下方這個中文的例子:

例1. 三個西餐廳的服務生

這句話可以有兩個解讀:第一是三間西餐廳的服務生(服務生人數不一定是共三人),第二個解讀是,三位在西餐廳工作的服務生(服務生就是三個人)。

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因為這個句子可以產生兩棵不同的樹:

a. 解讀一: 三間西餐廳,服務生人數未知

b. 解讀二: 三位在西餐廳工作的服務生


從樹狀圖可以清楚的看出結構不同,第一個解讀中,「三個」和「西餐廳」結合成一個名詞片語(NP);第二個解讀則是,「三個」自己成為一個名詞片語,因此兩者在結構上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語意。

下方這個英文的例子也很有趣:

例2. John saw a girl with a telescope

這個句子的第一個解讀是,John用望遠鏡看到了一個女孩;第二個解讀是,John看到一個女孩帶著望遠鏡。下方是這兩種解讀的樹狀圖:

a. 解讀一: with a telescope 的位置在 S 之下, 與 John 在同一階層


b. 解讀二: with a telescope的位置在 NP 之下,與 a girl 的位置在同一階層



透過句子層次的概念,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詞與詞之間的階層關係,進而了解為何表面上看起來每個字都只有一個語義,湊在一起卻會產生不同的語義,有助於我們分析句子。

2. 詞綴是句法樹上的鳥兒

詞綴(Affix)往往是許多人學習英文時頭痛的部分,例如英文的第三人稱在動詞後面加 -s、過去式要在動詞後面加上-ed,甚至像筆者學過的西班牙文,動詞的變化又比英文更多了。那麼,句法學可以給你什麼幫助呢?

如果句子是一棵棵的樹,我們可以把詞綴看成是樹上的鳥兒,會找到樹上的動詞,並且跳到動詞旁,與動詞做結合,這就是句法學詞綴跳躍(Affix hopping)的概念。

我們舉 The baby walksThe baby walked 兩個句子。

這兩個句子可以用下方的兩棵句法樹呈現,我們可以把 (也就是 PRESENT -s  PAST -ed)看成是樹上的詞綴鳥兒。第一棵所代表的含意是,第三人稱現在式的 -s,往下跳與動詞 walk結合,變成 walks。第二棵是指過去式-ed,往下跳與動詞 walk結合,產生 walked



這裡我們可以暫時不用特別去了解 IP (Inflection Phrase) 是什麼,但有一個重點概念可以多加利用:

詞綴是一隻停在句子樹上的鳥兒,這隻鳥兒會跳下來與動詞做結合。因此,我們在學習新語言時,有了這一層的理解,會比單純背誦詞綴規則有趣多了!

例如西班牙語的動詞變化:

如果我們只是 o, as, a, amos, ais, an這樣背誦,語言學習實在是太無趣了;試著用句法樹的概念,想像這些詞綴本來就是存在句法樹上的鳥兒,牠們往動詞的位置跳,使動詞產生變化。我想這樣學習語言會樂趣許多 (雖然還是要背誦啦)。



本文所討論的歧義句分析和詞綴跳躍,是筆者在一接觸到句法學後,覺得頭腦清楚許多,也體會到許多的語言學習樂趣,當然還有其他有趣的部份,也都會再一一做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句子樹狀圖的畫法,不是唯一的一種畫法,有許多部分都還可以再分解,但我認為對於初次認識語言學的人來說,分析得太細會產生距離感,我們只要有這樣句法樹的概念在腦中,其實就能初步探索語言學的世界了。




Share: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句子是一棵棵的樹--給初次接觸語言學的你(上)

如果說學習語言學最讓我感到驚訝的部分,莫過於語言學家看待句子的觀點不是線性的,而是一棵棵立體的樹!  這種研究句子有關規則的學問,稱之為句法學(Syntax)。許多語言學本科系的學生對句法學可說是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我有許多外文系的朋友都直言,修完句法學的課後,就再也不碰句法了...。

因此,要介紹這樣一門知識給非一般市井小民,恐怕會沒有人感興趣。不過,依我自身的經驗,句法學對於語言學習頗有幫助,我想把幾個最重要的概念,用淺白的方式介紹給各位讀者,並分享句法學對於語言學習的應用。


A.. 分類
在學習外文時,相信各位一定知道詞彙可以用詞性來分類,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助詞等詞性。舉下方的例子,各位先試著分辨看看每個詞的詞性:

The police expelled the groups from the gate.

以下是每個詞彙在這個句子中的詞性,你都答對了嗎?



除此之外,老師們也會告訴我們一些詞組的規則,例如:
1. 名詞片語的詞頭(head)可以是名詞自己,或是加上定冠詞,像是我們例句中的The police、the groups、the gate 就是定冠詞+名詞的用法。
2. 動詞片語的詞頭可以是動詞本身,或是後面加上一個名詞片語,我們例句中的 expelled the groups,就是動詞+名詞片語,我們可以寫成: VP -> V NP 來表示。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上過高中英文的學生,我想都可以理解這些詞性的概念;但接下來的層級概念就有意思了。

B. 線性 vs. 層級

表面上看起來句子是一個字一個字串起來後,形成句子,但是,句法學在分析句子時,是用層級的概念來分析的。

我們還是以The police expelled the groups from the gate 為例。如果用線性的概念來看句子,這個句子可以用下方這個圖來表達,每個字和字之間的階層都是平等的:



然而,英文母語人士會告訴你:「不對喔,有些字和字的關係,是比較緊密的」。例如,句子中第二個the,它和groups 相較於前方的expelled,是比較緊密的。因此,句法學會把這樣的層次概念,用下方的樹狀圖來表達:



從這樣的樹狀圖,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第二個 the 和 groups 是在同一階層,但是expelled 是在上一個階層,因此,和groups 是比較緊密的,如下圖所示:


到目前為止,我們大致說明了句法學最為基本的概念。還記得我們之前介紹的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吧? 他把句法樹狀圖的分析,加入了移位(Move)、合併(Merge)等概念,這也是讓許多本科系學生覺得句法學很困難的原因。

因此,我們之後也許可以再舉一些例子說明,不過更深入、抽象的分析,還是留給句法專家吧! 我們在下一篇要介紹,如何將這種樹狀圖的概念,應用在語言學習上。








Share: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