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Don’t Call Introverted Children ‘Shy’ (1)

http://ideas.time.com/2012/01/26/dont-call-introverted-children-shy/


想像一下,一位2歲的小孩微笑向你打招呼,且願意和你分享他的玩具;再想像有另一位小孩,他嚴肅的看著你,還躲到他父母親的腳後邊。你對於這兩位小孩有甚麼樣的感覺呢?如果你的想法是大多數人那樣,你會覺得第一個小孩比較社會化,而第二個小孩比較含蓄沉默,或者常被解讀為「害羞」。當小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小孩歸類出以上兩類,且較推崇上述「社會化」的那一類。但這樣的看法,忽略了冷淡型小孩的真正運作過程;他們大多具有與生俱來的細心及敏感性格,這樣的性格讓他們傾向於三思而後行。這樣的性格讓他們在長大後獲得巨大的回報,包含學術優勢、創意強化、甚至是擁有一個兼具領導和同情的獨特能力。

了解這些小孩如何對刺激做出反應是更認識這類小孩的方法之一。當這些小孩4個月大時,如果你在他們的頭上弄破氣球,他們會比另一類的小孩更大聲的喊叫、更用力的揮舞雙臂。2歲時,當他們第一次看到無線遙控的機器人時,他們會小心的前進。到了適學年齡時,當他們在玩組合遊戲時,他們會比其他同伴更深思熟慮,試想所有的替代方法、甚至更頻繁使用眼動來比較不同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爆破氣球、機器人玩具、組合遊戲,都和人有關。換句話說,這些小孩不是反社會化,他們只是對這個環境有更多的敏感度。

這些小孩不是反社會化,他們只是「不同於」社會化罷了。根據心理學家亞倫‧伊萊恩的研究,具有細心性格的小孩,會有7成的人在長大後成為內向者,意即他們比較喜歡的環境是那種最低刺激性的,例如他們比較喜歡和好朋友淺酌,而不是在一個滿是陌生人的喧鬧派對中。有些人長大後也會變得害羞。害羞和內向是不同的,害羞的人喜歡負面的評判,而內向的人喜歡較少的刺激;害羞的人內心是痛苦的,內向的人則不是如此。但是社會推崇大膽、坦率的人,所以害羞和內向都被視為缺點。

然而,我們不想活在一個僅由外向者構成的社會。我們非常需要那些具有亞倫稱之為「警覺專注」的人。內向者比外向者獲得更好的成績、認識較多的學術主題、並贏得數量不成比例的Phi Beta Kappa keys及國家優秀學生獎金的決賽,這些都不是偶然,即便是內向者的智力成績並不比外向者高。科學作家Winifred Gallagher觀察到:「這種停下來去思考刺激物,而不是急著動手去做的內向者性格,成就了智力和藝術領域的進步」。E=mc² Paradise Lost 都不是派對咖可以匆忙完成的。

小孩具有警覺心和敏感性格,也展現了專注在社會化的暗示與道德準則。在6歲時,這類的小孩都比其他的小孩較少欺騙和違規,即使他們相信自己不會被抓到。7歲時,他們比其他的小孩更可能被父母或保母描述為移情作用的和誠實的。長大成人後,根據最近的研究,在管理員工方面,內向性格的領導者和外向性格者比起來,更能帶來好的結果,原因是他們鼓勵其他的想法而不是只把自己的想法套上去。此外,他們較少承擔冒險。外向者比內向者較有可能遭遇到車禍、參與極限運動、和投入風險較大的賭注中。

但我們也不想要活在一個全由細心的內向者所建構的世界。內向和外向是相互依賴的。很多成功的冒險活動都是由於兩者有效的合作關係而產生的。極具魅力的Steve Jobs在蘋果公司的關鍵時刻與內向者合作,和害羞的Steve Wozniak合創了公司,傳承給現今的CEO─文靜的Tim Cook。三次奧林匹克雙人划船金牌得主─Marnie McBean Kathleen Biddle,是典型的活力四射 (McBean)和鋼鐵決心(Biddle)的組合。

最理想的情境是:兩位小孩,一位微笑著把玩具給你,另一位細心的檢視你,長大後一起攜手開創這個世界。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