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張愛玲散文(1)

最近開始重新閱讀起張愛玲的散文,以下這篇《愛》是我一直很喜歡的文章,原文如下: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罷,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地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關於本篇的賞析,大多會提到以散文的筆法描繪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情感,我覺得這個說法非常的精準啊。
但在這裡我想另闢蹊徑,試著用「語言分析」的方法來詮釋「噢,你也在這裡嗎?」這句話。首先,就語言分析的角度觀之,這句話看似問句,但它不是問句,如果回答:「是啊。」那就真的很不自然。簡單來說,這個問句是帶有些微驚嘆的成份。
另外,這句話它的語意其實是空泛的,沒有提供新的訊息,只是表達出一個雙方皆知的事實。然而,語言奇妙的地方就在這裡,沒有說出來的訊息往往是最重要的訊息。當聽話者聽到這句話時,她會去挖掘背後的隱含意,她知道說話者實際想要傳達的是問句背後的情感。


接著,談談「也」這個字吧。最初「也」是用來表達連接事物的副詞,但經過一連串的語言改變(關於語言改變有很多東西可以談,之後再慢慢述說吧),變成了傳達說話者情感的副詞,尤其是用來表達和說話者預期相反、或超出預期的狀態或事件。


唉,把一篇這樣美好的散文這麼赤裸裸的分析,難免讓人覺得科學性的語言分析,好像是把文章冰冷的拆卸開來,窺看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靠一個個語言齒輪運轉,這般無情真是讓人再次體會到科學的客觀性啊。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