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張愛玲散文(1)

最近開始重新閱讀起張愛玲的散文,以下這篇《愛》是我一直很喜歡的文章,原文如下: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罷,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地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
Share: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從VOLVO的品牌價值談起

http://www.volvocars.com/tw/top/community/Jeremy-Lin/Pages/default.aspx 林書豪成為了富豪車的亞洲區代言人,對我來說這是一件頗有感觸的事。 簡述一下富豪這個品牌對我的淵源。記得我還在唸國小的某天,家裡買了一台富豪車,我興奮得對它上下打量,這可以說是我對車感到興趣的開始,開始認識不同的廠牌,想當時我還只是個小學生呢! 雖然認識了各種廠牌,但很快的,富豪這個廠牌最重要的價值觀─安全,漸漸的植入了我的心中。某天,我從車上拾起一本富豪車廠對於自家車子的簡介,其中有一張照片,有6部車像疊疊樂那樣疊高,而被壓在最下面的是一部毫髮無傷的富豪車(居然被我google到照片!!)。 這張照片對我衝擊很大,安全、堅固從此成為了我選車的最高標準。再者,每當我坐上富豪車時,那種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可以非常的放鬆;我也暗自告訴自己,將來我也要盡全力把這樣的安全感帶給我摯愛的人們。 接下來談談消費者行為的議題吧。從品牌個性(brand...
Share: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Don’t Call Introverted Children ‘Shy’ (2)

http://dotsub.com/view/deed4e6a-0526-4e71-ba00-cbbd75d0de7a Please view this video, whose topic is about introvert and also my favorite one. You can find a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 for your convenience. 這是一部探討內向者的影片,也是我頗感興趣的主題。 片中有簡體中文翻譯以利觀賞。 &nb...
Share: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About E-books (1)

http://healthland.time.com/2012/03/14/do-e-books-impair-memory/ The investigation on E-books is quite intriguing. Some say that such type of reading experience can disturb a reader's attention since varies materials, such as texts, pictures, and animation, display in a page at the same time. In contrast, some hold that a reader's attention could be...
Share: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Don’t Call Introverted Children ‘Shy’ (1)

http://ideas.time.com/2012/01/26/dont-call-introverted-children-shy/ 想像一下,一位2歲的小孩微笑向你打招呼,且願意和你分享他的玩具;再想像有另一位小孩,他嚴肅的看著你,還躲到他父母親的腳後邊。你對於這兩位小孩有甚麼樣的感覺呢?如果你的想法是大多數人那樣,你會覺得第一個小孩比較社會化,而第二個小孩比較含蓄沉默,或者常被解讀為「害羞」。當小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小孩歸類出以上兩類,且較推崇上述「社會化」的那一類。但這樣的看法,忽略了冷淡型小孩的真正運作過程;他們大多具有與生俱來的細心及敏感性格,這樣的性格讓他們傾向於三思而後行。這樣的性格讓他們在長大後獲得巨大的回報,包含學術優勢、創意強化、甚至是擁有一個兼具領導和同情的獨特能力。 了解這些小孩如何對刺激做出反應是更認識這類小孩的方法之一。當這些小孩4個月大時,如果你在他們的頭上弄破氣球,他們會比另一類的小孩更大聲的喊叫、更用力的揮舞雙臂。2歲時,當他們第一次看到無線遙控的機器人時,他們會小心的前進。到了適學年齡時,當他們在玩組合遊戲時,他們會比其他同伴更深思熟慮,試想所有的替代方法、甚至更頻繁使用眼動來比較不同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爆破氣球、機器人玩具、組合遊戲,都和人有關。換句話說,這些小孩不是反社會化,他們只是對這個環境有更多的敏感度。 這些小孩不是反社會化,他們只是「不同於」社會化罷了。根據心理學家亞倫‧伊萊恩的研究,具有細心性格的小孩,會有7成的人在長大後成為內向者,意即他們比較喜歡的環境是那種最低刺激性的,例如他們比較喜歡和好朋友淺酌,而不是在一個滿是陌生人的喧鬧派對中。有些人長大後也會變得害羞。害羞和內向是不同的,害羞的人喜歡負面的評判,而內向的人喜歡較少的刺激;害羞的人內心是痛苦的,內向的人則不是如此。但是社會推崇大膽、坦率的人,所以害羞和內向都被視為缺點。 然而,我們不想活在一個僅由外向者構成的社會。我們非常需要那些具有亞倫稱之為「警覺專注」的人。內向者比外向者獲得更好的成績、認識較多的學術主題、並贏得數量不成比例的Phi...
Share: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