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Tag Questions 你需要知道的三個特色

Tag Questions,也就是中文所謂的附加問句,在我們學英文的過程中,學到了這種句型架構的特色就是,主要子句若是肯定的,那麼皆在後面的附加問句就必須要是否定的;反之,若主要子句是否定的,那麼附加問句就必須為肯定的,例如:

(1)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n't he?
(2) Tom hasn't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1)中,主要子句(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是肯定的語氣,因此,附加問句(hasn't he)就是否定的,例句(2)則是主要子句為否定語氣,附加問句為肯定語氣。

一般的學生大致上都有這樣的文法知識,考試的時候也不太會有問題。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許多人有了這樣的語法知識,在實際生活上,到底什麼時候會用到這樣的句型呢? 我們在本文就要探討幾個課本上不會提到的實際用法。



1. 和陌生人搭訕使用 (Icebreaker)
有時候我們會需要和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交談,尤其是商場上,拓展人脈是一個重要的技能。許多的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有哪些話題適合用來破冰,例如可以聊聊天氣、交通、食物等比較安全的話題,但我們來想一下,假設你在會議上有一位很想與他認識的人,你打算先聊一下會議的氛圍,那麼你的第一句話可以怎麼說呢? 我舉下方兩個句子給各位參考:

(3) It's a good conference.
(4) It's a good conference, isn't it?

在例句(3),這是一個直述句,是你對會議的感覺;例句(4)的前半句和例句(3)是一樣的,但是在句末加上了附加問句(isn't it),也因為多了這個附加問句,增添互動性,達到與人溝通的效果。

在這裡要提出的一個重點是,附加問句雖然是問句,但實際在溝通中,主要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詢問意見,而是一種確認(confirmation)的用法:

(4-1) It's a good conference, isn't it? (Of course it is)

例句(4-1) 指的就是說話者其實內心早就已經有定論了。因此,下回當你需要與陌生人破冰聊天時,但卻又不知道第一句該說什麼時,不妨試著從Tag questions的句型開始吧!

2. 怎麼會有主要子句和Tag Questions都是肯定(或否定)語氣?
如本文一開始所提,Tag Questions和主要子句的語氣是相反的,課本也是這樣教,考試也是這樣考,但是,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上,卻有語氣相同的時候:

(5)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5)中,主要子句和附加問句都是肯定語氣,但這個句子並不是一個錯誤的句子。它打破了我們熟悉的規則,和一般的Tag Questions用來當「確認」的用法不同,產生了新的解讀:諷刺或威脅的用法。 

3. 中文有Tag Questions嗎?
其實中文也有Tag Questions。中文最常見的Tag Questions是A-not-A,例如「好不好」、「行不行」:

(6) 我們去海邊,好不好?
(7) 不是這樣的好不好?

試著想一下,上面兩個句子中的「好不好」,分別用來表達什麼語氣呢? 我們認為例句(6) 是用來表達「請求允許」(Permission),例句(7)則是用來表達「嘲諷」。

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往往只學習了文法句型和語意,但語用的部分,也就是語言在實際溝通的環境中,常常被忽略了,偏偏語言就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因此了解語言實際使用的情況,絕對是讓你的語言能力往上提升的關鍵。






Share: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從「被道歉」看中文的「新被字句」

我們曾經從周子瑜「被道歉」簡單的討論中文的被字句,筆者發現,這樣特殊的被字句用法,在中國已經慢慢普及,因此中國的語言學界已經有研究成果,並被稱為「新被字句」,用來和原本的被字句做區分。兩者究竟有什麼差異? 為何會產生「新被字句」?

複習一下中文一般被字句的基本形式:

受事 被 (施事) 動詞 補語

1. (a) 書被我撕破了
    (b) 雞排被吃完了
    (c) 學生被老師罵了

語言學家通常將中文的被字句,視為帶有「貶損、不幸」的語意。例如1(a)和1(b)的句子中,不幸的是說話者,他不希望書被撕破、雞排被吃完了;1(c)中的不幸者則是學生,被老師責罵了。

但中文的新被字句的主詞,例如「周子瑜被道歉」,周子瑜其實是道歉的人,而不是受到、接受道歉的人,這和一般的中文被字句不同,也是新被字句的一大特色。

根據學者的研究,雖然新被字句從表層結構看起來和原被字句的用法不同,但實際上底層結構和原本的被字句是一樣的,只是在原本的「貶損、不幸」的語意上,多了強迫/認為/說成的語意

新被字句(底層結構): 受事 被 (施事) 強迫/認為/說成 + 動詞

主詞一樣是受事,通常是受到事件影響的對象。在底層結構之所以會有強迫/認為/說成的差異,主要是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判斷那一個語意才符合現實。舉例來說,「小明被失蹤」可以有小明被人強迫失蹤、或是小明被人說成失蹤,究竟哪個語意才是正確的,就只能依現實的情況來判斷了。

但人類在語言的使用上,會根據想要凸顯的重點,只留下所需的成分。一般來說,動詞往往是最可以凸顯的成分,因此,新被字句就將施事,以及強迫/認為/說成的成分省略,只留下動詞,而省略的部分則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解讀。

新被字句(表層結構): 受事被+動詞

在中國已經有大量的新被字句出現,例如被自願、被捐款、被就業、被開心、被小康。這些新被字句的究竟是強迫/認為/說成,往往需要透過現實的情況,也就是語用的層面,才能正確解讀。

因資訊流通頻繁,台灣也慢慢地出現了新被字句的用法,語言擴散的速度及範圍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各位可以先想一想,你已經能接受新被字句的用法了嗎?

參考資料:
1. 施春宏,2013,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当代修辞学。
 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0/t20131030_796313.shtml
2. 劉倩,2014 ,"新被字句" 的心智研究,山東外語教學。







Share: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