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Questions,也就是中文所謂的附加問句,在我們學英文的過程中,學到了這種句型架構的特色就是,主要子句若是肯定的,那麼皆在後面的附加問句就必須要是否定的;反之,若主要子句是否定的,那麼附加問句就必須為肯定的,例如:
(1)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n't he?
(2) Tom hasn't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1)中,主要子句(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是肯定的語氣,因此,附加問句(hasn't...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從「被道歉」看中文的「新被字句」
我們曾經從周子瑜「被道歉」簡單的討論中文的被字句,筆者發現,這樣特殊的被字句用法,在中國已經慢慢普及,因此中國的語言學界已經有研究成果,並被稱為「新被字句」,用來和原本的被字句做區分。兩者究竟有什麼差異? 為何會產生「新被字句」?
複習一下中文一般被字句的基本形式:
受事 被 (施事) 動詞 補語1. (a) 書被我撕破了 (b) 雞排被吃完了 (c) 學生被老師罵了語言學家通常將中文的被字句,視為帶有「貶損、不幸」的語意。例如1(a)和1(b)的句子中,不幸的是說話者,他不希望書被撕破、雞排被吃完了;1(c)中的不幸者則是學生,被老師責罵了。
但中文的新被字句的主詞,例如「周子瑜被道歉」,周子瑜其實是道歉的人,而不是受到、接受道歉的人,這和一般的中文被字句不同,也是新被字句的一大特色。
根據學者的研究,雖然新被字句從表層結構看起來和原被字句的用法不同,但實際上底層結構和原本的被字句是一樣的,只是在原本的「貶損、不幸」的語意上,多了強迫/認為/說成的語意。
新被字句(底層結構): 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