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Questions,也就是中文所謂的附加問句,在我們學英文的過程中,學到了這種句型架構的特色就是,主要子句若是肯定的,那麼皆在後面的附加問句就必須要是否定的;反之,若主要子句是否定的,那麼附加問句就必須為肯定的,例如:
(1)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n't he?
(2) Tom hasn't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1)中,主要子句(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是肯定的語氣,因此,附加問句(hasn't he)就是否定的,例句(2)則是主要子句為否定語氣,附加問句為肯定語氣。
一般的學生大致上都有這樣的文法知識,考試的時候也不太會有問題。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許多人有了這樣的語法知識,在實際生活上,到底什麼時候會用到這樣的句型呢? 我們在本文就要探討幾個課本上不會提到的實際用法。
1. 和陌生人搭訕使用 (Icebreaker)
有時候我們會需要和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交談,尤其是商場上,拓展人脈是一個重要的技能。許多的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有哪些話題適合用來破冰,例如可以聊聊天氣、交通、食物等比較安全的話題,但我們來想一下,假設你在會議上有一位很想與他認識的人,你打算先聊一下會議的氛圍,那麼你的第一句話可以怎麼說呢? 我舉下方兩個句子給各位參考:
(3) It's a good conference.
(4) It's a good conference, isn't it?
在例句(3),這是一個直述句,是你對會議的感覺;例句(4)的前半句和例句(3)是一樣的,但是在句末加上了附加問句(isn't it),也因為多了這個附加問句,增添互動性,達到與人溝通的效果。
在這裡要提出的一個重點是,附加問句雖然是問句,但實際在溝通中,主要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詢問意見,而是一種確認(confirmation)的用法:
(4-1) It's a good conference, isn't it? (Of course it is)
例句(4-1) 指的就是說話者其實內心早就已經有定論了。因此,下回當你需要與陌生人破冰聊天時,但卻又不知道第一句該說什麼時,不妨試著從Tag questions的句型開始吧!
2. 怎麼會有主要子句和Tag Questions都是肯定(或否定)語氣?
如本文一開始所提,Tag Questions和主要子句的語氣是相反的,課本也是這樣教,考試也是這樣考,但是,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上,卻有語氣相同的時候:
(5)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5)中,主要子句和附加問句都是肯定語氣,但這個句子並不是一個錯誤的句子。它打破了我們熟悉的規則,和一般的Tag Questions用來當「確認」的用法不同,產生了新的解讀:諷刺或威脅的用法。
3. 中文有Tag Questions嗎?
其實中文也有Tag Questions。中文最常見的Tag Questions是A-not-A,例如「好不好」、「行不行」:
(6) 我們去海邊,好不好?
(7) 不是這樣的好不好?
試著想一下,上面兩個句子中的「好不好」,分別用來表達什麼語氣呢? 我們認為例句(6) 是用來表達「請求允許」(Permission),例句(7)則是用來表達「嘲諷」。
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往往只學習了文法句型和語意,但語用的部分,也就是語言在實際溝通的環境中,常常被忽略了,偏偏語言就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因此了解語言實際使用的情況,絕對是讓你的語言能力往上提升的關鍵。
(1)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n't he?
(2) Tom hasn't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1)中,主要子句(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是肯定的語氣,因此,附加問句(hasn't he)就是否定的,例句(2)則是主要子句為否定語氣,附加問句為肯定語氣。
一般的學生大致上都有這樣的文法知識,考試的時候也不太會有問題。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許多人有了這樣的語法知識,在實際生活上,到底什麼時候會用到這樣的句型呢? 我們在本文就要探討幾個課本上不會提到的實際用法。
1. 和陌生人搭訕使用 (Icebreaker)
有時候我們會需要和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交談,尤其是商場上,拓展人脈是一個重要的技能。許多的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有哪些話題適合用來破冰,例如可以聊聊天氣、交通、食物等比較安全的話題,但我們來想一下,假設你在會議上有一位很想與他認識的人,你打算先聊一下會議的氛圍,那麼你的第一句話可以怎麼說呢? 我舉下方兩個句子給各位參考:
(3) It's a good conference.
(4) It's a good conference, isn't it?
在例句(3),這是一個直述句,是你對會議的感覺;例句(4)的前半句和例句(3)是一樣的,但是在句末加上了附加問句(isn't it),也因為多了這個附加問句,增添互動性,達到與人溝通的效果。
在這裡要提出的一個重點是,附加問句雖然是問句,但實際在溝通中,主要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詢問意見,而是一種確認(confirmation)的用法:
(4-1) It's a good conference, isn't it? (Of course it is)
例句(4-1) 指的就是說話者其實內心早就已經有定論了。因此,下回當你需要與陌生人破冰聊天時,但卻又不知道第一句該說什麼時,不妨試著從Tag questions的句型開始吧!
2. 怎麼會有主要子句和Tag Questions都是肯定(或否定)語氣?
如本文一開始所提,Tag Questions和主要子句的語氣是相反的,課本也是這樣教,考試也是這樣考,但是,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上,卻有語氣相同的時候:
(5) Tom has been baking an apple pie, has he?
例句(5)中,主要子句和附加問句都是肯定語氣,但這個句子並不是一個錯誤的句子。它打破了我們熟悉的規則,和一般的Tag Questions用來當「確認」的用法不同,產生了新的解讀:諷刺或威脅的用法。
3. 中文有Tag Questions嗎?
其實中文也有Tag Questions。中文最常見的Tag Questions是A-not-A,例如「好不好」、「行不行」:
(6) 我們去海邊,好不好?
(7) 不是這樣的好不好?
試著想一下,上面兩個句子中的「好不好」,分別用來表達什麼語氣呢? 我們認為例句(6) 是用來表達「請求允許」(Permission),例句(7)則是用來表達「嘲諷」。
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往往只學習了文法句型和語意,但語用的部分,也就是語言在實際溝通的環境中,常常被忽略了,偏偏語言就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因此了解語言實際使用的情況,絕對是讓你的語言能力往上提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