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顯示具有 Consumer behavi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onsumer behavio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閒談書店工讀這件事(3)

櫃位設計與安排是一件極具美感與思考的過程。

誠品空間非常寬闊,每個分區往往都會設計一個當期的重點主題,例如昨天在現代文學區規畫了「他們在島嶼寫作」的主體,在歷史文化區設計了客家的主題。但這只是大方向,以文學區為例,其實你會發現是由很多「小議題」所合成的,如專門在講親子間的文學,會有一個獨立的小區域,搭配小海報或是立卡,讓顧客可以便於掌握某個議題的新書。

至於我在台南的情況,由於空間不是那麼寬廣,不太可能做到這樣的獨立分區,但還是可以妥善的利用空間,例如在書櫃的側邊設計獨立的、熱門的議題,這也是快速抓住顧客眼光的方法之一。另外就是櫃位的調整,店長知道我即將到中文系就讀,私以為我對文史哲領域很熟,所以就指派我調整文史哲區的櫃位。其實這不簡單,要考量的包含銷售情況、是否為學校指定課外書、內容設計是否能吸引讀者、書籍尺寸大小等,都要經過權衡來論定的。

從櫃位的安排與設計就可窺看出誠品不愧是國內文化出版產業的領頭羊,我認為它們的實體書店發展,是國內現存的其他連鎖書店是很難追上的,光佔地空間就已經可以贏得「一蹋糊塗」了,更遑論公關部門與一些藝文活動的結合,在在都吸引了更廣大的消費群。

題外話,昨天撇見一位家長帶著她的女兒,手上拿著學校的指定課外書單,無頭蒼蠅似的東奔西跑,要把書籍找齊,應該是要趕在昨天23周年慶打折的最後一天,完成這項購物任務吧,不禁令人莞爾;從另一方面來看,若出版的書籍有幸登上學校的指定課外讀物,那可真能提升銷售量。
Share:

閒談書店工讀這件事(2)

到我對於整個書店的櫃位安排及運作較熟悉時,接下來店長指派我的工作幾乎就是待在服務台等著客人來跟我問問題。今天在誠品看到他們的工讀生都帶著無線耳機接收器,主要應該是因為誠品信義店的空間廣大、又分樓層,帶著這種配備聯繫上方便許多,工讀生也不用一直固守在自己的服務台(根據我的觀察,一區有一位工讀生),機動性可謂大增;反觀當時我的情況,那時候科技還沒那麼發達...當我在服務台遇到問題時,只能撥打內線分機求救囉。

再來談談客訂書的部分,這也是我服務台的工作之一。我打工的時候就已經有金石堂網路書店了,可以選擇到店取貨,而我就是負責通知客人,請他們來取書;這個工作其實沒什麼學問,電話號碼按一按,有人接就bingo,連絡不到人就先放一旁。如此簡單的工作,如果要說學到什麼,應該就是電話禮儀吧,不過又好像還好,真正感覺到電話溝通的重要性應該是我在第二間書店打工時,遇到「奧客」來電,我先幫店長擋下來,讓事情得以圓滿。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因為這件事,後來聖誕節時店長送了我一個聖誕禮物。

這種零售/服務業就是要非常注重形象,顧客永遠擺第一,以及如何圓滑的處理一些購物上觀念的分歧,這些都要從實作經驗才能得到。有些人會覺得工作時的個性態度和平常的個性態度會不一樣,也就是說會有雙重人格,但我覺得其實不必要把它看成是雙重的,應該可以看成是,你依舊有著自己最原始的個性,只是你在工作時會因為某些需求,所以延伸到某種在職場上必備的個性,如此一來心情上應該比較不會矛盾吧。
Share:

閒談書店工讀這件事(1)

今天在誠品信義店逛了很久,除了看看新書,也順便觀察一下誠品的布置、人員配置、以及櫃位的安排邏輯。

書店與我的淵源頗深。這輩子的第一個工作經驗就是書店工讀,且由於書店的地點是位在火車站和補習街附近,說是台南客人出入最頻繁的書店也不為過,因此很多工作上的價值觀、社會上的人際互動,現在回想起來,對我都是很好的學習經驗。

因為只是高中升大學的暑假短期工讀,所以,店長不會把「收銀」這種重責大任交給一個高中剛畢業的菜鳥,且尤其這間書店是台南的旗艦店,面子裡子可都是不能出差錯的。但仔細回想起來,還真的學到很多東西,主要包含:上書、整架、年代售票系統、通知顧客客訂書情況、點進退書、文史哲書籍櫃位安排等。

先來說說上書整架,這應該是每個書店工讀生最先要做的事,因為可以藉由上書整架,很快的認識書店的櫃位安排,什麼書在哪一區,依稀記得1-2星期後店長就抽考,畢竟不能被顧客問倒啊。我接到的第一個 case,也就是第一個客人問我xx書放在哪邊時,因為那時我還沒很熟,當下真的有些緊張,我依稀記得我帶他小繞了一下,不過總算是有找到啦。話說,這種問書在哪裡的活動真的會上癮,後來我一直很期待客人來問我書擺在哪裡,如果很快速的找到的話,真的很有成就感。

整體而言,上書整架算是最基本的能力,偶爾也還要拿清潔工具把書或是櫃子上的灰塵拍一拍;店長還要我順便注意有沒有小偷,有次還直接要我監看某一位可疑的客人,讓我一度以為我像福爾摩斯,找出犯人作案的證據,不讓他跑了,真是少年人愛幻想啊。

結束了暑假的工讀後,我到高雄唸書,我發現我在高雄逛書店時,竟然會不自覺的把沒有擺放整齊的書擺整齊耶,這應該算是上書整架的職業病吧,不過是一種「正向的」職業病就是了。
Share: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從VOLVO的品牌價值談起

http://www.volvocars.com/tw/top/community/Jeremy-Lin/Pages/default.aspx

林書豪成為了富豪車的亞洲區代言人,對我來說這是一件頗有感觸的事。

簡述一下富豪這個品牌對我的淵源。記得我還在唸國小的某天,家裡買了一台富豪車,我興奮得對它上下打量,這可以說是我對車感到興趣的開始,開始認識不同的廠牌,想當時我還只是個小學生呢!

雖然認識了各種廠牌,但很快的,富豪這個廠牌最重要的價值觀─安全,漸漸的植入了我的心中。某天,我從車上拾起一本富豪車廠對於自家車子的簡介,其中有一張照片,有6部車像疊疊樂那樣疊高,而被壓在最下面的是一部毫髮無傷的富豪車(居然被我google到照片!!)。







這張照片對我衝擊很大,安全、堅固從此成為了我選車的最高標準。再者,每當我坐上富豪車時,那種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可以非常的放鬆;我也暗自告訴自己,將來我也要盡全力把這樣的安全感帶給我摯愛的人們。


接下來談談消費者行為的議題吧。從品牌個性(brand personality)來看,傳統上,富豪車的品牌構面我認為有以下兩種:
1. 純真構面:腳踏實地的、沉穩的
2. 能力構面:安全的、可靠的
但近年來,他們不斷的突破和嘗試,我認為增加了刺激構面:
3. 刺激構面: 活力充沛的、有鑑賞力的、創新的
以我身為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希望品牌和我之間會有自我的一致性(self-congruency),而以上富豪的品牌個性正好表達了我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因此,這個品牌和我的關係可以說是一種延伸的自我(extended self)

簡單來說,誠如林書豪所述,富豪車是一種低調的奢華,它價格不便宜、但不會貴到買不起;它也許不那樣受人矚目,但它卻一直在設計上努力做突破改進;這些淡雅的、自在的、勤奮的美學,都和我的價值觀不謀而合呢。

最後,不得不說,林書豪在記者會提到,富豪車的品牌個性和他的成長經驗是相契合的,這點倒是讓我會心一笑呢!

Share: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About E-books (1)

http://healthland.time.com/2012/03/14/do-e-books-impair-memory/

The investigation on E-books is quite intriguing. Some say that such type of reading experience can disturb a reader's attention since varies materials, such as texts, pictures, and animation, display in a page at the same time. In contrast, some hold that a reader's attention could be enhanced since he/she has to concern the materials in question.
Still a debate.
Share: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