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潮最新的語言用法 / 培養你的邏輯力和語言力


顯示具有 音韻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音韻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語音用斜線或是括號,其實是有差別的

有幾位朋友認真的詢問我,下方這個語言學愛情語錄,它的梗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是語言學探討「音韻」的一個重要觀念。

從中文開始說起


我們先從最熟悉的中文來看,試著想一想,ㄅ和ㄆ的差別是什麼?

差別在於ㄆ是送氣音,ㄅ是不送氣音,簡單來說,在唸ㄆ時,從口腔送出的氣流比ㄅ強烈,請把手放在嘴巴前5公分處,唸唸看「瀑布」,你會察覺到「瀑」的氣流比較強。用語言學的標示法,在語音的後面加註上標的h,就是代表送氣音,因此ㄅ是 p、ㄆ是ph

在語言學的術語中,我們把中文的   p 和  p視為是兩個音素 (Phoneme),也有的學者譯為音位,中文母語者會認為這兩個音是不同的,因為它們出現在同樣位置時,會使詞彙產生不同的語意(以「瀑布」為例,ㄅ和ㄆ都是出現在ㄨ的前方,但「瀑」和「布」是不同的語意),因此會將這兩個音分開儲存在大腦中。語言學將這樣的音素,用斜線表達 /p/、/ph/。

和英文比較看看


接著,我們來看看英文的例子。英文的p音,同樣也有送器和不送氣的差別,例如:

pill vs. spill

pill 的 p 音是送氣的ph、spill的p 音在發音時則是不送氣的 p

表面上看起來中文和英文都有送器和不送氣的p,但其實對於英文母語者來說,不管 p 有沒有送氣,不會影響到語意的變化,因此,在英文母語者的心中,選擇了較常見的不送氣 p 儲存在大腦中,至於送氣的ph 則被視為是 p 的變體,只出現在特定的環境中,不需要特別去記憶和區別。

因此,英語母語者把 /p/ 視為音素、記憶在大腦中,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送氣 p和送氣 ph的唸法;用語言學的觀念來說,不送氣 p和送氣 p是音素 /p/ 的「同位異音」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一般會用括號表達 [p]、[ph]


最後來破梗一下

回到一開始的語錄,你看出來了嗎? 重點就在於用斜線/ /表示和用括號表示[ ]的差別。

有一位叫從中文為母語、名字叫[ph]的女孩在某個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認識並喜歡上一位稱為[p]的男孩,但在男孩的眼中 [ph] 實在是沒有什麼特別的 (英語中 p 和 ph 是同位異音),但女孩想讓男孩知道,在她的世界中,男孩是多麼的獨一無二 (中文 p 和 ph 是兩個不同的音素)。
Share: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花現台南正繽紛,七大賞花熱點好好拍!-- 從「好好」來看中文的三聲變調




中文的三聲變調是最廣為人知的音變現象,記得在小學時,課本也有提到三聲變調的規則:

兩個三聲的字擺在一起時,第一個三聲要改念成二聲。例如:老虎 (33 -> 23)、好酒(33 -> 23)、演講 (33->23)。

這個規則看起來已經把三聲變調的規則說得很清楚了,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溝通上,常會出現三個三聲一起出現的情況,這時候的變調規則就非常的有意思了。我們先來看看一個中文教學網站的說明:



這篇文章提到:「如果後兩個字結合較緊密,一般第一個字讀辦三聲...」,這個規則基本上是方向是正確的,但相信很多學中文的學生可能會很好奇,什麼樣的結合是「緊密」的? 其實語言學有一套判斷的方式。

「兩個字結合較緊密」的意思,準確來說,就是兩個字能先產生具有語意的結構。就舉「請指導」為例,「指導」是具有語意的字詞結構,但「請指」是不具有語意的,所以「指導」的音調就從33變成23,接著加入「請」這個字,我們發現,因為「指」已經變成二聲了,因此,「請」當然就不需要再變調。看起來似乎有點複雜,別擔心,我們可以用結構圖清楚的說明:


在這個結構圖中,「指導」可以單獨組成一個有意義的詞,接著再加入「請」來修飾「指導」,因此,「指導」會有三聲變調的現象,「請」則因為已經沒有三聲變調的環境,所以不需變調。

三聲變調不是只跟音調有關,實際上還與句子的內部結構有密切關係。我們來看看一個經典的例子:「買好酒」,這個片語你會怎麼唸呢? 實際上,有兩種可能性:

1. 唸成 323,解讀為,買了品質很好的酒。
2. 唸成 223,解讀為,某人去買酒,酒買到了。

我們一樣用結構圖來幫助讀者理解:

1. 買了品質很好的酒。




2. 某人去買酒,酒買到了。

第一種解讀方式的變調,與先前「請指導」的變調規則是一樣的;特別的是第二種解讀方式的變調,三聲變調的規則總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變調是「買」變成二聲,第二次變調則是「好」變成了二聲。換句話說,三聲變調的規則在這個解讀中,需要導入兩次。

總結來說,三聲變調的規則不是只有音調的改變而已,也必須考量到句子的內部結構、哪兩個字的結合先發生,才夠產生合適的變調結果。用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音韻(三聲變調)是和構詞以及句法 (那兩個詞要先結合)是互動的,若需依靠實際的語境來產生變調的結果。

Share: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一口語言密技(1): 從at the latest 看英文連音

連音其實不是只出現在英文中, 而是廣泛出現在各個語言中的語言現象. 舉中文為例, 「這樣子」常被發音成「醬子」,  最大的特點是:

1. 捲舌音 "ㄓ" 被弱化了, 一般的解釋是, 捲舌音需在發音時需要耗費較大的力氣, 因此是最容易被弱化
2. 音節也壓縮成只剩兩個音節, 產生了連音現象.

那麼, 回來看看我們的主題, 英文有一個常見的連音現象:

子音子音當遇到前面一個字的字尾跟下一個字的字首都是子音的時候,通常前面一個子音會不發音 

因此, at the latest 中的 [t] 和[ð]是相連的子音, [t]通常不發音. 我想這個規則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看過, 但是卻不知道怎麼練習, 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

唸完第一個字的母音後, 直接把舌頭、嘴型準備在下一個字的子音發音位置

如此一來, 你就能很自然地發出接近母語人士的連音了!



Share:
技術提供:Blogger.

ABOUT

我的相片
畢業於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人,目前在財星五百大科技企業擔任Account Sales,當過PM、Technical Writer等工作。 我相信不懂語言學對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懂一點語言學,不論是在語言學習、職場溝通、甚至是生活情感上,都會讓你有更寬廣、開闊的胸懷,繼續在海海人生中,探索無限的知識。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